鉴别瓷砖的好坏和质量,并不需要复杂工具,通过简单的 “看、摸、敲、测” 即可快速判断;而 “正宗” 与否也不能直接等同于 “好瓷砖”,需结合实际需求理性看待。以下是具体方法和分析: 一、快速简易鉴别瓷砖好坏与质量的 6 个方法 1. 看外观:查瑕疵、辨纹理 看表面:优质瓷砖表面平整、无气泡、针孔、裂纹,釉面均匀有光泽;劣质瓷砖可能有漏釉、斑点、划痕。 看纹理:仿古砖、大理石瓷砖等纹理应自然流畅,重复图案少(尤其是大规格瓷砖);劣质产品可能纹理模糊、拼接错位。 看边缘:瓷砖四边应平整、无歪斜,用 2-3 块瓷砖拼接,缝隙越小越均匀越好(误差≤0.5mm 为佳),否则影响铺贴效果。 2. 摸手感:试光滑度、防污性 摸表面:釉面砖手感细腻光滑,玻化砖(全瓷砖)硬度高、触感坚硬;劣质瓷砖可能手感粗糙,或釉面过薄易磨损。 简单防污测试:用马克笔在瓷砖表面画一道,静置 10 秒后用湿抹布擦拭,能轻松擦净的防污性好;若有残留,可能釉面质量差。 3. 敲声音:听密度与硬度
用手指或硬物轻敲瓷砖,声音清脆、响亮(如 “当当” 声),说明瓷砖烧制充分、密度高、硬度好;声音沉闷、发空(如 “咚咚” 声),可能存在空
鼓、原料杂质多或烧制温度不足,质量较差。
4. 测吸水率:滴水处理 在瓷砖背面滴 1-2 滴清水,观察吸水速度: 釉面砖(如厨房墙地砖):吸水较慢,2-3 分钟内表面无明显扩散(吸水率通常≤10%)。 玻化砖(如客厅地砖):几乎不吸水,水滴长时间保持原状(吸水率≤0.5%)。 若吸水快、扩散面积大,说明瓷砖密度低,易渗透污渍、遇水变形,不适合潮湿环境(如卫生间)。 5. 查标识:验品牌与参数 正规瓷砖包装上应有品牌 logo、型号、规格、执行标准(如 GB/T 4100-2015)、吸水率、等级(优等品 / 一等品) 等信息,劣质产品可能标识模糊、缺失或参数不符。 可扫码查询品牌官网,核对产品信息是否一致;若包装无标识或信息混乱,可能为 “三无产品”。 6. 比重量:同规格比密度 相同规格(如 800×800mm)的瓷砖,重量越重,说明原料更扎实、密度更高,质量相对更优(前提是同材质,如都是全瓷砖)。 二、“正宗”≠ 好瓷砖,需理性看待 “正宗” 的含义可能被模糊: 商家宣称的 “正宗” 可能指 “原厂生产”“某品牌正品”,但需确认是否为该品牌主流系列(部分品牌有低端子系列,质量一般); 也可能是炒作概念(如 “正宗广东砖”),但广东也有劣质砖,其他产区(如山东、福建)也有优质产品,产地不能完全决定质量。 “好瓷砖” 的核心是 “适配需求”: 例如:卫生间需选吸水率低、防滑的瓷砖(如通体砖),客厅需耐磨、防污的玻化砖,厨房墙地砖需易清洁的釉面砖。即使是 “正宗大牌”,若产品类型与使用场景不符,也不算 “好选择”。 警惕 “伪正宗” 陷阱: 部分小厂会模仿大牌包装、蹭品牌名称(如 “XX 诺贝尔”“佛山 XX”),看似 “正宗”,实则为山寨产品,质量无保障。建议通过品牌官方渠道(专卖店、授权电商)购买,保留发票以便维权。 三、总结 快速鉴别关键:通过 “看外观、摸手感、敲声音、测吸水”4 步,可初步判断瓷砖质量;结合标识和渠道验证真伪。 “正宗” 的理性态度:品牌正品的质量稳定性通常更优,但需关注具体参数是否适配需求,避免被 “正宗” 概念绑架,忽视实际性能。
最终,适合自家使用场景、符合质量标准的瓷砖,才是 “好瓷砖”。
维他瓷砖 整理